内网入口
English
集团要闻

【亚运时刻】亚运首金诞生地!中国电建建设的北支江水上运动中心

发布时间:2023-09-28

9月24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首枚金牌在公司所属华东院总承包的富阳北支江水上运动中心产生,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届亚运会取得的首枚金牌。酣畅淋漓的比赛和众多媒体的报道,让北支江水上运动中心收获了一大批关注和点赞。这座融于富春山水中的亚运场馆集合了诸多亮点于一身,并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富春山水中的亚运场馆

由华东院承担“PPP+EPC”总承包的亚运场馆及北支江综合整治项目,位于杭州市富阳区东洲岛,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赛艇、皮划艇等水上赛事的重要保障工程,是浙江省重点工程,场馆入选2022~2023年度第一批国家优质工程奖。

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亚运场馆、上下游水闸和船闸、北支江大桥以及两岸综合整治等内容,通过亚运场馆建设与水利工程相结合,项目为实现区域防洪排涝、水环境改善、水景观提升、水经济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

项目依托富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建,设计取意于富春山居的山水形态,充分考虑富春江赛道之“水”韵、对望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隐居地之“山”廓。其中,北支江水上运动中心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设有服务管理、媒体发布、赛事管理、艇库等六大功能区块。场馆设计按照国际标准,在满足各类国际赛事需求的基础上,坚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遵循绿色生态、低碳和谐的建筑风格,与周边富春山水景观良好融合。场馆顶部通过覆土的形式,打造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空中花园”,站在这里,富春山水一览无遗。

“死水”变“活水”

北支江上是富春江的一段支流。富春江流经富阳主城区后被东洲岛处一分为二,北边的河道便被当地百姓称为北支江。上世纪70年代,为方便出行、发展水产养殖,在北支江上游和下游处分别修建堵坝,虽然交通问题和经济问题由此得到了缓解,但这段江水却成为了“死水”,不仅河道末端淤积严重,防洪能力下降,天气炎热时还散发出“不太好闻”的味道。

为满足沿岸百姓的发展需求和亚运赛事的举办要求,北支江综合整治项目通过拆除上下游堵坝变“死水”为“活水”,并对12余公里的江道进行清淤恢复其行洪功能,同时在上下游修建水闸、船闸,保持内江景观水位,确保亚运赛事顺利进行。治理过后的北支江常年河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皮划艇、赛艇是静水项目,要求水面平稳。通过调控上下游两个水闸,可以保障区域内水位维持在5.4米左右,同时两岸安装削浪装置,力保比赛过程中水面平静稳定。”华东院北支江综合整治项目工作人员介绍道,整治后的北支江为亚运水上赛事提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为与沿岸富春山居景观风貌保持一致,北支江上游水闸的闸门闸室设施不在水上,而是布置在水下。水闸共设置3个闸室段,每孔净宽60米,创下国内水闸项目单扇最宽闸门的纪录。喷泉和夜景灯光在闸门和闸墩上的应用,为“印象富春江”增添了几分韵味。

浙江首个运营阶段实现“碳中和”的体育场馆

北支江水上运动中心,同时还是浙江省首个运营阶段实现“碳中和”的体育场馆,是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集成应用的“样板工程”。场馆设计以碳排放量为导向,不仅在建设阶段运用各类技术工艺减少碳排放,同时强化运营阶段的低碳管理,绿色亚运的底色因北支江项目而变得更加靓丽。

如何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更加充分地融合?这是华东院团队在北支江水上运动中心建设中最常思考的问题。场馆全面应用了绿色建材、低碳技术,空气源热泵、实时化监控系统、智慧化管控系统、中水回收、海绵城市……都在北支江场馆得以应用,从而大幅降低了建筑建设和运营阶段的碳排放量。场馆取得了绿色建筑二星设计标识。

场馆建筑屋顶的“空中花园”覆土面积共约2.4万平方米,使得整个场馆的绿化率达到了45%,具有固碳释氧、隔热保温、减轻雨水径流的三大功能,同时与周边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无缝衔接北支江沿线景观。

在“屋顶花园”之下,隐藏着用作雨水循环系统的地下“毛细血管”。雨水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初滤下渗,最后汇聚到雨水泵房中,再经过一系列的过滤设施以后,实现再利用。场馆中庭、水系、喷泉及灌溉用水正是由此而来。经测算,该系统为场馆每个月可节省35%约1000吨的用水量。

不止屋顶,项目团队充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达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目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北支江水上运动中心,北支江的经验,也将为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提供低碳示范。

碧波荡漾,只此青绿。融入山水之中的亚运场馆,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妙画卷。华东院将继续发挥工程技术和信息化数字化核心能力,不断服务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